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吃法,茯苓芡实的功效与作用
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吃法
生地黄本身是清热凉血药,同时具有养阴生津的作用。生地黄是有甘、寒的特性,归心经、肝经、肾经这三条经。生地黄有清热凉血的作用,用于发热、热病出现的烦躁、口渴,同时伴见舌头是红绛舌,也就是热盛。同时生地黄也用于阴虚内热出现的骨蒸劳热的现象,也用于内热的消咳,再有可以治疗吐血、鼻子出血,或者高热时出现的斑疹,身体上出的出血点,有清热凉血、养阴生津的作用。生地黄都是入煎剂的,只要跟其他的药物混煎即可。
茯苓芡实的功效与作用
中药茯苓、芡实,可以一起服用,它的功效是可以利水除湿,健脾止泻,还可以补肾固精。临床上可以通过两种药物相搭配,治疗临床上出现的一些疾病。像患者出现的免疫力下降,而导致患者出现感冒等感染的情况,可以通过茯苓和芡实熬粥、做汤,增强免疫力,缓解疲劳,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,对于人体预防感染都有很大的益处。再就是两者也可以强壮身体,特别是对于长时间卧床,长时间腹泻的患者,对于强壮身体是很有好处的。茯苓和芡实也可以去湿,可以改善湿邪对人体造成的影响,效果也很好。
菟丝子的功效与作用
菟丝子性味辛、甘、平,入肝、肾、脾经,具有补肾益精的功效,可以治疗肾虚、阳痿、遗精、尿有余沥、遗尿、尿频,腰膝酸软以及白带过多。菟丝子还具有安胎的功效,可以治疗胎动不安,常与熟地、杜仲、枸杞子、桑螵蛸等药物同用。另外,菟丝子还具有养肝明目作用,治疗肝肾阴虚,精血不足,耳鸣目眩,视力减退者,常与枸杞子、女贞子、熟地等药物同用。菟丝子还具有温脾止泻的作用,治疗脾虚,脾肾虚泻,食少便溏,常与党参、白术、山药等药物同用。菟丝子可以增强性功能。
土茯苓和茯苓的功效与作用
土茯苓和茯苓是两种不同的中药,它们的功效和作用不同。土茯苓的功效可以清热解毒、去湿,而茯苓的功效可以利水渗湿、健脾安神。在临床应用过程中,土茯苓主要是针对于严重的皮肤病像梅毒,治疗效果很明显,土茯苓也可以针对湿邪侵犯关节,出现的风湿性关节疾病,表现为关节活动不利、疼痛等进行治疗。茯苓在临床应用范围较土茯苓要大很多,可以通过煮成汤剂的方式来改善人体的湿邪,针对人体脏腑出现的湿邪可以很好的治疗,对于舌头有齿痕,周身乏力以及大便不成形等胃肠道有湿可以很好的治疗,对于身体出现的水肿也可以进行调治。
菟丝子中药的功效与作用
菟丝子的功效,菟丝子味辛、甘,性平,归肝、脾、肾三经,具有补益肝肾、固精缩尿、安胎、明目、止泻的作用。临床上对肝肾不足导致的腰膝酸软、阳痿、遗精、遗尿、尿频,或者因为肾虚导致的胎动不安,临床上对于老年性的耳鸣、头昏或者因为脾肾两虚导致的腹泻,都是可以应用的。外用有消风祛斑的作用,能够搭配其他的药物治疗白癜风。生的菟丝子以养肝明目为主要功效明显,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视物不清。
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
熟地黄是非常常用的滋补之品,它的性味甘、微温,入心、肝、肾经,具有补血滋阴的功效。临床常用于治疗血虚所致的各种证候,常与当归、白芍等配伍使用,比较著名的四物汤就有熟地的组成。另外,由于肝肾阴虚、腰膝酸软、耳鸣眩晕、盗汗、遗精以及消渴等症,常与山茱萸、山药等配伍使用。如属于阴虚火旺,骨蒸潮热之证,则与龟板、知母等滋阴的药物配伍使用。另外,熟地滋腻滞脾,有碍消化,所以脾虚少食以及腹满便溏等不宜使用。